小朋友一到夜晚就興奮不已,不肯乖乖上床睡覺?當小朋友長期熬夜,不僅容易生病,上課也難以集中精神,學習成績自然受影響。面對小朋友的睡眠問題,怎樣可以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
事實上,3-7歲的小朋友因活潑好動,晚上不願入睡是常見的現象。然而,睡眠質素不佳,不僅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還有機會出現健康問題,例如:消化系統或呼吸道問題,並使其惡化。
如何安排小朋友深度睡眠階段
根據研究數據顯示,小朋友體內的生長激素分泌並非全天候保持高水平。日間的分泌量較低,頻率也不高。然而,在晚上10點至凌晨1點的深度睡眠階段,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會大幅增加,達到高峰。
在這段「長高黃金時段」,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可達平日的3倍。優質的深度睡眠不僅能讓小朋友體力更充沛,增進食慾,還能使肌肉得到充分鬆弛,有利於骨骼發育。
有些父母會擔心小朋友在夜裡踢被子、說夢話或磨牙。這些現象相當常見,因為幼兒的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大腦會在睡眠中重溫日間的經歷。重要的是,確保小朋友在這個時段處於睡眠狀態。如果父母習慣熬夜,小朋友也會跟著晚睡,很可能會錯過這個重要的「長高黃金時段」。
小朋友的起床時間、午睡習慣
起床時間: 早上5點到7點是小朋友的「覺醒週期」,此時生長激素的分泌會迎來一個小高峰。因此,不建議在5點前起床,讓小朋友自然醒是最好的選擇。同時,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避免賴床。
午睡習慣: 中午時段,生長激素分泌量較低,因此不一定要強制小朋友午睡。如果小朋友感到疲倦,午睡有助於恢復體力。午睡的最佳時機應在飯後半小時後,時間不宜過長,建議控制在10-20分鐘,最多不超過半小時。午睡時間過長反而會影響夜間的睡眠品質,得不償失。
3-7歲的建議睡眠時間
不同年齡的孩子對睡眠時數的需求有所不同。
3-5歲:建議睡眠時間為10-13小時。睡眠不足8小時或超過14小時都不合適。鼓勵孩子在白天多參與戶外活動,多曬太陽,運動能促進大腦分泌內啡肽,改善心情和睡眠品質。
6-7歲:建議睡眠時間為9-11小時,不應少於7小時或超過12小時。許多父母認為小朋友在平日上學時睡眠不足,會在週末讓他們多睡幾個小時來「補眠」。然而,睡眠是無法彌補的。最有效的「補眠」方式是鼓勵孩子多做運動,這能讓他們在夜間獲得更深層、更高品質的睡眠,從而促進生長。
因此,父母必須主動引導小朋友建立規律的睡眠習慣,不能任由他們因為貪玩而熬夜,以免錯過影響身高的關鍵黃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