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都市人都有捱夜習慣,但醫生警告,長期熬夜會嚴重影響大腦功能。原來,大腦在特定時段會進行「排毒」,而最佳的睡眠姿勢和時間,都與此息息相關。
大腦「排毒」黃金時間:晚上11點到凌晨2點
台灣神經內科醫生陳韋達醫生指出,我們的大腦有一個名為「膠淋巴系統」(glymphatic system)的排毒機制,它會在晚上11點開始運作,負責清除白天累積的毒性蛋白質,包括與失智症相關的類澱粉蛋白。
陳醫生強調,晚上 11點到凌晨2、3點是排毒效率最高的黃金時段。因此,他建議最好在 11點前入睡,並連續睡足7小時。
側睡排毒最有效,中斷睡眠影響大

醫生亦表示,側睡是最能有效促進大腦排毒的姿勢,比平躺好,而平躺又比俯臥好。不論是左側或右側睡,效果都一樣。
此外,連續的睡眠時間對排毒至關重要。如果,睡眠因尿頻等問題而被中斷,不僅會影響排毒效果,也會降低睡眠品質,導致翌日感到疲累。
補眠無效:長期熬夜,大腦變成「垃圾堆」
如果晚睡但睡足7小時,或是平日熬夜後補眠,是否能達到同樣的排毒效果?台灣中醫內科醫生謝伯駿醫生指出,膠淋巴系統的活性受日夜規律影響,其排毒機制在夜晚的特定睡眠階段最活躍。如果長期熬夜、錯過最佳睡眠時段,即使之後補眠,也無法有效清除腦內廢物。
久而久之,大腦就會像 「垃圾堆」 一樣,逐漸累積代謝廢物,影響大腦功能,導致思考遲鈍、專注力下降等問題。
謝醫生還提到,膠淋巴系統功能較差的人,更容易累積廢物,長期睡眠品質不佳更有可能導致阿茲海默症和柏金遜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另外,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影響腦部血流,降低排毒效率。